2020年6月29日,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將烏東德水電站打造成精品工程,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更好造福人民。
烏東德水電站坐落于金沙江上,壩址左岸所處河段隸屬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右岸隸屬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作為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游河段,金沙江全長約3500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水電基地,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高達1.2億千瓦,水電富集程度居世界前列。
航拍烏東德水電站中孔過流
習總書記為什么會點贊這個工程?記者對話烏東德水電站的建設者們,了解這個投資超千億,中國第四、世界第七大水電站背后的故事。
“以前我們在涼山州山下河谷住的是土坯房,現在住上了樓房;老家出門都是爛泥巴路,現在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家門口;原來買一袋化肥,運費比成本還貴,現在只需一個電話,肥料就給送到家門口。”說到搬遷后的變化,云南省祿勸縣移民安置點的田太學拉著人說上半天。
工程建設背后的“民生溫度”
田太學是烏東德水電站工程的搬遷移民。因為水電站建設需要,2019年8月,他們一家三口從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搬遷到云南省祿勸縣烏東德鎮金瑞社區,作為烏東德水電站移民安置點之一,這個社區主要安置從壩址所在的涼山州會東縣、會理縣遷出的群眾,截至2019年底,有1000余戶3700多名搬遷移民,在這里開始了他們的生活。
烏東德水電站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于2015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總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所有機組將于2021年7月前全部建成投產。
“2019年底,我們順利完成烏東德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云南、四川共有10個縣(區)的3.2萬移民搬進了24個安置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移民工作辦公室主任姚元軍告訴《今日中國》記者,移民搬進新社區后,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交通、優質的教育和醫療服務,“3200名建檔立卡貧困移民也因搬遷而全部脫貧”。
解決好搬遷移民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庫區內外廣大群眾共享建設紅利,對于建設者們來講,是與烏東德水電站一同在建的“民心工程”。姚元軍說,水電站建設的初衷就是造福百姓,輸出的清潔水電能源不僅有科技含量,更要有“民生的溫度”。
據了解,烏東德水電站建設期間,平均每年增加就業人數約7萬人,機組全部投產后,每年可貢獻工業增加值約119億元。祿勸縣委書記焦林表示,借助烏東德水電站帶來的交通“紅利”,縣里將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產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實現環保與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烏東德水電站是目前中國第四、世界第七大水電站,是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工建設并投產的首個千萬千瓦級世界級巨型水電站。”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烏東德工程建設部主任楊宗立告訴記者,從烏東德水電站輸出的清潔水電將送往南方電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方建設,烏東德水電站將成為中國“西電東送”能源戰略中的骨干電源點。
“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標志著一條世界級的清潔能源走廊即將形成。”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認為,烏東德水電站的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又是中國以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典范。
王浩介紹,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共同行動。“烏東德水電站產出的清潔水電,將成為西電東送的重要電力支撐,在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下,可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中的水電比重,促進全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保障能源安全。”王浩說,烏東德水電站的建成,為在中國西南部建設世界級清潔能源走廊打下了重要基礎。
據測算,烏東德水電站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將節約標準煤1220萬噸,分別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3050萬噸和10.4萬噸,相當于種植8.5萬公頃的闊葉林,有助于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談到水庫大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王浩坦言,大壩建設難免會影響洄游型魚類的生存環境。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由于水庫的建成,流速變緩、水深加大,河道型流態變成湖泊型生境,會促進沉水型、靜水型魚類的大量繁殖。為了降低對洄游型魚類影響,大壩建造者額外投入上億資金,進行壩體優化設計,通過開展分層取水、提高生態基流、利用天然漲水過程造成人造洪峰等手段保證魚類的正常生態。“水電人對生態的追求與努力,有目共睹。”王浩說。
“回收利用生產廢水,治理100多萬平方米的高位自然邊坡,以前沒有植物的地方現在都被綠色覆蓋,進行開展金沙江下游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烏東德工程建設部主任楊宗立告訴記者,在烏東德水電站始終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于工程建設中,生態保護是放在第一位的大事。通過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梯級水庫生態調度、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工作,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水電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創新驅動”攻克世界性技術難題
2020年5月4日15時30分,隨著7號壩段倉內最后一罐混凝土澆筑驗收合格,當今世界最薄的300米級特高拱壩——烏東德水電站大壩主體工程全線澆筑到頂。
烏東德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共分15個壩段進行澆筑,混凝土澆筑總量約270余萬立方米。大壩壩頂高程海拔988米,最大壩高270米,壩頂上游面弧長326.95米,厚高比僅為0.19,是世界首座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的特高拱壩。“它的難度就在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的溫度控制。”楊宗立介紹說,“溫度過高會使混凝土開裂。即使是最細小的裂紋,也會對大壩造成不良影響。”
金沙江屬干熱河谷氣候,炎熱干燥,氣溫可達40多度。“我們對混凝土原料進行不斷篩選,最終開創了世界水壩建造史上的一道先河——全壩采用低熱水泥混凝土澆筑,在建筑材料上進行創新應用。”楊宗立介紹說,“這味‘退燒藥’原料特殊,且都要經過嚴格稱重,細骨料的誤差要在3‰以內。”由此,烏東德大壩克服了國內外水電建設中‘無壩不裂’的頑癥,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大壩”。
楊宗立告訴記者,攪拌好的混凝土,被迅速送至澆筑倉面。澆筑過程中,建設者會開啟可全方位、實時感知大壩溫度的拱壩智能建造系統進行檢測。“混凝土里預埋了溫度計和冷卻水管,通過智能通水系統,自動調節通水流量,實現混凝土冷卻過程智能化。混凝土內溫監測數據806萬余條,冷卻通水數據439萬余條,盯倉記錄16萬余條。”據了解,烏東德大壩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大壩之一,展示了中國筑壩技術智能建造的最高水準,正是得益于這套智能系統。
在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們還先后攻克了100米水頭下導流洞封堵以及130萬平米的高邊坡治理等世界性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及“行業首次”。
(本文7月28日首發于《今日中國》)